浙江诸暨 做强产业集群 提升综合竞争力 打造国际一流的珠宝产加销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有什么?

浙江诸暨 做强产业集群 提升综合竞争力 打造国际1流的珠宝产加销中心



1、浙江诸暨 做强产业集群 提升综合竞争力 打造国际1流的珠宝产加销中心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继岗诸暨市位于长江3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区域面积2311平方千米,人口106万。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诸暨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活力迸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2位,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县级市第5位,是浙江省首批示范文明城市、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体育强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市,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中国名牌产品19只、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6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480余家,与6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并在中国香港、俄罗斯等地成立了诸暨人联谊会。诸暨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继岗“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在诸暨”。珍珠是诸暨市的重点块状产业和最具成长性的优势产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交易基地之1。近年来,诸暨的珍珠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龙头企业实力进1步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1方独特的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华东国际珠宝城的兴建,为诸暨市打造国际1流的珠宝产加销中心奠定了基础。

1、诸暨市珍珠产业的发展现状诸暨作为中国珍珠之乡,珍珠养殖规模和质量继续走在前列。全市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达38万亩,养殖户达3000多户,遍布全国5大淡水湖区域,年产量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3%,全国总产量的80%。珍珠养殖实现了3个转变,即在养殖方式上由幼蚌放养向成蚌再养转变;在养殖技术上由粗放型向高肥、高密型转变;在养殖规模上由“面大量小”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面小量大”的经营户集中连片规模养殖转变,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之路。1.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全市拥有珍珠深加工企业315家,贸易企业162家,其中销售额超5000万元珍珠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8家。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首发上市已于2006年8月月26日获中国证监委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全市珍珠产业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珠宝行业驰名品牌5只,浙江省著名商标3件、名牌产品4只。由中国诸暨珠宝城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投资兴建的诸暨国际珠宝城项目于2006年1月24日举行签约仪式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拥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质量检测中心1家,与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3年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超过20个。珍珠养殖技术进1步提升,高档珠产出率不断提高,异形珠和大颗粒有核珠的养殖技术有新的突破,珍珠加工的漂白增光技术日趋先进,对低价值珍珠深加工利用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4.市场营销更趋多元。采用进驻大型商店设专营店、在大中型城市开设专卖店、在批发市场开设分店和网络销售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国内销售市场,并以香港市场为依托,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设国外分公司等途径扩大对外贸易,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4月18日,首届西施文化节第5届中国(国际)珍珠节在诸暨开幕。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洲其、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龙安定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5.珠宝城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香港民生集团和我市珍珠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投资30亿元建设华东国际珠宝城,联合打造集珍珠、珠宝、首饰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批发交易和会展服务于1体的国际珠宝首饰产业中心。这1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备受全球珠宝商的瞩目,海内外考察招商团纷至沓来。2006年8月28日,华东国际珠宝城1期盛大开盘,目前商铺租售总量已占1期总量的70%。6.产业链条不断拓展。诸暨市山下湖珍珠产品加工园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保留的产业园区,也是浙江省22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1,吸引了众多外地珍珠和珠宝制造企业入园,催生了珍珠与贵重金属及玉石制品的整合,集聚了1大批与珍珠或珍珠产业相关的企业及服务机构,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

2、诸暨市珍珠珠宝产业的发展规划当前,珍珠产业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提升珍珠产业竞争力,是我市“十15”时期的重要课题。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依托珍珠产业集群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由单1的珍珠向整个珠宝行业拓展;积极推进珠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华东国际珠宝城,全面推进珍珠产业升级,全方位提升珠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十15”末,把诸暨市打造成“国际1流的珠宝产加销中心”。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争取新的突破:1是进1步加快珠宝产业集聚。加快提升珍珠产业集群,基本建成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2期;建成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形成珠宝产业集群。2是进1步提升珍珠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争取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企业40家,超亿元企业20家,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培育上市企业2~3家。珍珠产业链不断延伸,珍珠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高档珠率达25%以上,珍珠年深加工能力达1500吨,实现年产值250亿元。3是进1步打响知名品牌。加大基地建设、企业创牌和珠宝城招商力度,大力提升诸暨珍珠的整体品牌,争取到2010年,拥有中国名牌、驰名商标10只,省级名牌、著名商标15只;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5%,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5%。

3、打造国际珠宝产加销中心的对策举措1.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珍珠产业园区的效益。集群是珍珠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当前要素制约严重的情况下,整合资源,提高产业园区的效益和内涵至关重要。1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把加快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作为做大做强珍珠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准确定位,打造特色,扩张优势,推进专业化协作,提高集群化水平。2是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重点培育1批加工开发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在全球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群,引领中小企业和整个珍珠产业的全面升级。3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珍珠产业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形成绿色价值创新体系、生态经济核算体系及生态技术支撑体系,促进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5月24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及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珠宝界珍珠商贸洽谈会在浙江诸暨举行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珍珠产业链延伸拓展。我市珍珠产业虽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但目前珍珠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珍珠产业的持续发展。1是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在珍珠产业价值链中找准最佳位置,实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企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2是要坚持“立足珍珠,提升珍珠,超越珍珠”的发展思路,以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1期启用为契机,引进其他贵金属、宝石、首饰、饰品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努力在珍珠饰品、工艺品、化妆品、药品、营养品及珍珠与其他贵金属、宝玉石结合等领域大胆创新,并加快向商贸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延伸拓展,促进珍珠产业转型升级。3.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拓展国际国内终端市场。中国珍珠产业之所以出现高产低值现象,品牌的缺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软肋”。要转变竞争方式,整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多方面的力量,以科技为先导、质量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珍珠产业的集群品牌,全面提高珍珠产业集群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1是加快建立珍珠产业技术标准、推广实施、检测检验、质量监督、服务保障等5大体系,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2是积极引导珍珠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大珍珠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力度,着力培育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3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珠宝展,举办珍珠节、贸易洽谈会、展销会、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充分利用转业媒体和自办媒体,整合各种资源,进1步提升诸暨珍珠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4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珍珠产业的市场秩序和区域品牌。山下湖珍珠深加工车间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珍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是1个产业提升竞争力的灵魂所在。要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推进工程”,增强珍珠产业自主核心技术的聚集强度和创新能力。1是以政府为主导,按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打造珍珠行业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集群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解决产业集群中的共性技术难题。2是以企业为主体,形成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链,加大对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珍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业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错位竞争、异质竞争。3是以人才为根本,认真做好珍珠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规划,出台激励政策,营造“重视人才、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打造1支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珍珠加工现场5.发挥市场带动作用,构筑珠宝产业持续发展的平台。诸暨珍珠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建设。诸暨珍珠市场30多年来已历经5次变迁,每1次市场升级都极大地推动了珍珠产业的发展,可以这样说,1部市场变迁史就是诸暨珍珠产业发展的历史缩影。目前,第6代珍珠市场——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1期已盛大开盘,这是诸暨珍珠产业依托长3角、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市打造“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的核心项目。诸暨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华东国际珠宝城的建设、发展,恪守互惠互利原则,努力把珠宝城建设成为“世界珍珠珠宝交易中心”、“ 国际珍珠珠宝交易平台”,并将以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全球珠宝商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公平、开放、诚信的发展环境。竞技之美——第3届中国淡水珍珠首饰设计大奖赛2等奖作品21世纪是交流与合作的世纪,随着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珠宝产业也将迎来行业进1步细分与整合并重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交流与合作无疑是推动多方共赢的有效措施。我们将1如既往地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探讨建设珠宝特色产业基地的经验,寻求合作共赢的途径,携手共创中国珠宝产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华东国际珠宝城总体鸟瞰图。



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有什么?

(1)加强协调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把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1项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科学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建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市中小企业局,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动态,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宣传报道,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各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强化责任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优势和特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1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配套使用,形成共同扶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重点对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支持意见》精神,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做好对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信用培植工作,以“金种子计划”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企业信用培植体系。进1步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担保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独资、股份制、会员制等各类形式的担保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3)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通过关停或转移资源消耗大、污染重、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发展潜力小的企业,改变传统的原地 “腾笼换鸟”模式,将空闲土地置换到园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不断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配套,以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合理布局和健全完善产业链为主线,实行产业链招商,多渠道吸引资金,形成在生产环节上下游连贯配套的成块、成片、成区的集中投入,培育和建设1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配套,关联企业高度集中的先进工业园区。   (4)培育特色产业镇。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培植“1镇1品、1镇多品”,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产业集聚能力,促其做大做强。引导经济强乡镇和特色产业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软硬环境和条件,提高吸引力和集聚力。通过对经济强乡镇、特色产业镇重点指导、扶持,建设1批产业聚集度高、产业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综合经济实力强的经济强乡镇和特色产业镇。   (5)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积极引导中小配套企业加入集群产业体系,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构架。同时,鼓励中小企业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将配套产品做精、做大。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积极引导企业按产品上、下游进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形成竞争优势。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横向分工,带动1批配套项目,提高综合配套能力,拓展集群发展的空间。   (6)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   (7)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进1步确立企业研发活动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有潜力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培植1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坚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设1批高水平开放式的公共实验室和区域性、行业性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富有活力、开放竞争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8)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推动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流动。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监局省中小企业办关于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22号),积极争创1批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品牌企业聚集发展。通过品牌企业聚集效应,培养区域品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标准、计量、质量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联合协作,实现优势共享。深入开展质量论证工作,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国家、省名牌产品,对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大力宣传和重点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1批产业名区、名县、名镇,实现由产品名牌向区域性品牌的转变。     (9)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集群内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和促销会;支持企业组建产业销售联盟,鼓励企业开设产品专卖场所,加强与各类专业市场的合作;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支持企业发展虚拟经营,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同等优先”政策,加大政府和企业优先采购本市产品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集群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已有的专业市场,规划建设1批新兴专业化市场,形成专业化市场体系。   (十)进1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金融和物流市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有什么?



4、就外部经济理论而言解释产业集群解散

(1)产品差异论  同类产品是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生产上投入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它包括同质产品与差异产品。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1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这类商品在1般情况下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但由于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等,也存在1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产品的差异性或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中出现同质产品的买卖,往往来自如下原因:  第1,许多原材料(如黄沙、水泥等)单位价值低而运输成本相对很高,消费者应该尽可能靠近原料供应地来获得它们。所以1国可能同时进口和出口大宗原材料。例如,中国在东北出口水泥而在华南进口水泥便属于这种情况。  第2,1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大量开展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其许多进出口商品的形式自然基本不变。这时同类产品将同时反映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与出口项目中,便会形成统计上的产业内贸易。  第3,由于1些产品(如水果、蔬菜)具有季节性特点,1个国家会有时进口而有时出口这类商品。如欧洲1些国家之间为了“削峰填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  第4,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倾销,会使1国在进口的同时,为了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而出口同种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另外在存在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货物竞争,就不得不出口以得到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造成产业内贸易。  第5,出于经济合作或特殊技术条件的需要,有些国家也进行某些同质产品的交易。如各国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情况。例如,中国吸引外国银行在华投资,却又在世界其他国家投资建立分行。  第6,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因为同种商品的产品与中间产品和0部件大都归入同组产品,因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这些同质产品贸易只要加入运输成本等1类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用赫1俄学说加以说明。因此,差异产品贸易分析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2、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资料表明,大多数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差异化产品之间。在制造业中,产业内贸易商品明显偏高的是机械、药品和运输工具。属于同1产品大类的差异化产品在现代经济中有着很高的占有率。在汽车产业,福特不同于本田、丰田或是雪佛兰。因此,在用1大类的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也会发生双向的贸易流动。  国际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体现在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3方面:  a.水平差异是指产品特征组合方式的差异。在1组产品中,所有的产品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性特征,即核心特征,这些特征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产品的差异性,同差异内部1系列不同规格的产品中可以看出水平差异的存在。如烟草、香水、化妆品、服装等。这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多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有关。差异产品在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也正是由于差异产品的这种不完全可替代性使得人们对同类产品也产生了不同需求。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里,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厂商能够提供的差异产品日益繁多,但1国国内厂商很难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如果1国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某种特色产生了需求,它就可能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  b.技术差异是指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同类产品(如不同档次的家用电器)在不同类型国家进行生产,继而进行进出口贸易,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我们在本章第1节讲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美、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例子中,如果欧洲开始生产该新产品,与美国生产的该产品形成差异,那么在整个周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欧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是欧洲从美国进口同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贸易现象。  c.垂直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为了占领市场,人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而1个国家的消费者,不能全部都追求昂贵的高质量产品,因此,在出口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往往也会从其他国家进口1些中低质量的同类产品,从而产生产业内贸易。在需求偏好相似论中,我们讲到1国厂商会生产其国内具有代表性需求的产品,那么处于该国国内的需求结构两端的产品就可能会通过进口来解决。  以上3类情况,都有着从供给看存在的规模经济,从需求看存在的需求偏好方面的重叠。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基于产品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的(传统贸易理论1般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规模经济论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及通讯设施等良好环境,提高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发现,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是因为,1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得以产业内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另1个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1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出口商。  

1、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般情况下,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1个产业或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赫产出的增加。1个国家享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它的成本就是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从而得到了生产的优势。这样它的产品在贸易活动中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大提高,占据贸易优势,取得贸易利益。具体来说,我们假设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垄断竞争企业面对的只是国内的需求,需求量有限。参与国际贸易后,外国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企业的生产相应扩张。在短期内,需求的突然扩张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得更快,形成超额利润。超额利润会吸引的国内企业进入该行业。新进入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原有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大的替代性,使得市场对原有企业的需求下降,所以长期内超额利润消失。不过,由于企业在贸易后面对更富有弹性的需求,使得其获得了更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从而获得了比较优势,形成贸易发生的基础。可见规模经济既是贸易形成的基础,同时贸易也推动规模经济的实现。  在规模经济较为重要的产业,国际贸易可以使消费者享受到比封闭经济条件下种类的产品。因为规模经济意味着在1国范围内企业只能生产有限的产品种类,如果允许进口,则在国内市场上就可以购买到种类的产品,这也是福利增加的表现。  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来说,规模经济更显得重要;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类产业就可能无法生存。研究和开发费用可以说是1种固定的成本费用,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如果这种产品仅局限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则由于产量有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较高,因而平均成本较高,厂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甚至无法收回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允许国际贸易,使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量就会增加,厂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下的生产。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会带来该产业成本的降低。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1国1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1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1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3)需求偏好相似(或重叠)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需求偏好相似导致的。  基本观点包括: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1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1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4)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部门内差异产品的生产规模也就越大,产业部门内部分工就越发达,从而形成差异产品的供给市场。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收入水平也就越高,较高人均收入层上的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呈现除对差异产品的强烈需求,从而形成差异产品的消费市场。当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趋于相等的过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最终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林德在其提出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中就指出,贸易国之间收入水平和国内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贸易的倾向就越强。



5、如何评价苏绣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对顾客而言,产业集群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货比3家的平台。对企业而言,由于顾客的择优比较,面临1群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面临各种社会服务和各种人力资源,这种就近、择优选购,是1种竞争性的配套关系,它既有垂直整合的效率,又有更广泛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总体而言,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1. 促进创新创业,有利招商引资 在产业集群所在地,由于国内外的用户、经销商、供应商都汇集于此, 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也在此汇集,而这些都将是创新的源头。加上集群内部各种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促使创新的思想碰撞的机会更多。另外,集群内部的竞争以及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企业的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也使学习的成本降低了,更容易产生学习效应。各类高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大量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支持的机构形成创新的服务体系。 日前,总投资3亿元的丰盈不锈钢生产项目正式在梧州不锈钢产业基地投产。这个在2010年1月份按照产业集群招商理念引进并开工的项目,在短短9个多月时间里建成投产,进1步壮大了我市的不锈钢产业集群,也充分体现了2010年以来“招商引资年”活动优质高效开展产业集群招商的成果。据统计,2010年1至10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4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7亿元的103.9%,同比大幅增长了43.8%,提前两个月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年目标任务。 2.有利于树立区域品牌效应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就是1个城市,1个县也需要品牌。产品的品牌表明产品独特的性能和质量,区域品牌则表明区域的产业优势和产品特点。正如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1样,品牌影响力大的区域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店、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各类人才。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资源是首当其冲的关键点,然而,事实上,当资源在产业链内共有时,资本的力量的博弈便显现出来。首先资本的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1步深化,在资本的影响下,企业间的市场间竞争会越来越向走向竞合。在企业重组、行业并购的大环境下,为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并产业集群化运作提供了可能。其次,细分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同质化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瓶颈,在资本实力与企业同质化共振下,会加剧品牌的 形成。 产业集群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又将进1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产业集群内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群体的基础上,产业集群又逐渐升级与壮大,最终形成强大的区域品牌,目前品牌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和重要竞争手段。例如,晋江作为1个县级市,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运动鞋服、陶瓷建材、食品加工、玩具文具等多个不同产业集群,共产生了安踏、7匹狼、劲霸、9牧王等几十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还获得了包括“中国鞋都”在内的11个国家级的区域荣誉称号,“晋江制造”已经成为1张响亮的名片。 3.激发企业间的竞争意识 竞争压力下产生的激励效应,迫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或实施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将赢得更多的顾客;实施差异化竞争将不断涌现新的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将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在产业集群内,同种产品不是由1家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自然就会形成竞争。这种竞争都是面对面的,许多同类企业甚至是门对门,户对户。企业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进1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6、「产业发展」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及优势企业

相似内容
更多>